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黔南州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法治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压实各级责任,持续深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成果,“两降一升”、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法律顾问等工作和6个县(市)法治工作得到省政府激励肯定,是连续3年获肯定事项和县(市)数量最多的市(州)之一,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全州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学规,督促履行法定职责,全面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将习法治思想列入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州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表率作用。州委听取全面依法治州工作情况汇报4次,州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协调重要事项、解决明显问题、督促任务落实。州政府常务会开展会前学法13次,督促领导干部学法学规、依法决策。举办全州习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建设法治政府”进行专题授课,州县乡三级政府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及全州行政执法人员1万余人通过视频会议同步参训,各级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更加浓厚。二是加强制度引领。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州委年度工作要点、依法治州委员会工作要点推动,制定《黔南州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推动、协同发展。严格落实《黔南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年度述法,州县乡1038名党委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现场或书面形式开展专题述法,其中,55人现场述法,实现全州三级述法全覆盖。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三是加强作用引领。着眼为全州债务化解工作提供科学完备规范有效的法律服务,提高运用法治方式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组建州化债法务专班,通过制定指引规范程序、提供范本防范风险、主动对接促进和解、精准审核督促整改等措施,集中攻坚全州法务化债工作。2024年,州化债法务专班指导各县(市)各部门开展化债谈判,推动全州非标债务有效清偿和州委党校、州供销社等重点债务化解项目达成和解。
坚持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牵引,以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政府各项行政行为。一是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对于未经合法性审核或合法性审核未通过的重大决策,一律不提交州委常委会会议和州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强化重大行政决策管理,严格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程序组织实施,2024年州县政府54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部纳入目录管理并公示,公众参与率、合法性审查率、集体审议率均为100%。二是加强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管理。制定《黔南州人民政府规章备案管理规定》,推动完善地方行政立法制度建设。修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等3部州政府规章,按规定向国务院、省人大、省政府和州人大报备。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开展州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废止11件、宣布失效2件,及时清除影响改革和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三是落实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加强公职律师队伍建设,2024年全州净增公职律师85人,公职律师服务法治政府建设水平逐步提升。通过统筹调配使用公职律师有效缓解体制内法治人才紧缺问题,州本级46个党政机关公职律师配备率达100%,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县(县、龙里县)公职律师配备率达100%,其他10个县(市)公职律师配备率均达到60%以上。逐步加强和规范法律顾问工作,各级政府法律顾问热情参加涉法事项研判、重点项目论证咨询等工作,有力保障决策依法合规。
持续深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动态调整部门权力清单,开展防止乱决策、乱发文、乱签约、乱执法“四乱”整治和破解政务服务、案件执行、纾困惠企、两拖欠“四难”工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专班式推进组织体系,在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州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专班,坚持“十不折腾”,做实“十项服务”,确保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该做好的一定做好,推动“四乱”“四难”等问题有效解决。2024年,共复核全州政府常务会议议题873个、规范性文件454份、政府合同(协议)1759份,推动察觉缺陷全部完成整改。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高质量推进,一窗综合受理事项达100%;积极主动应对行政争议,认真履行举证质证责任,全面梳理行政机关涉法涉诉案件,坚决执行法院判决;强力推动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工作,分级分类梳理拖欠非公有制企业账款台账,加大欠款清偿力度。二是持续厘清部门权责。进一步厘清行政权力边界,及时作出调整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按要求明确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切实推进解决行政执法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州撤销行政执法队伍97支(州级3支、县级94支),实现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层级执法改革目标。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持续打通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全州市场主体提质增量,新设立企业1.19万户,企业总数占市场主体比重达25%,排全省第三;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84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户,总数均排全省第三;新引进项目51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309.98亿元、增长25.9%。三是持续增强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强化基层执法装备保障,全州县乡重点执法部门配备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辅助设备共计112711台,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均配备专门的执法制服与执法车辆,基层执法能力慢慢地加强。着力提升政府应急处突能力,做好应急演练和预案修编工作,州县两级政府依法编制专项应急预案270部,完善应急处置协同机制,开展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应急演练102次,组建社会自愿应急救援队伍9支,推动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化、规范化、合法化、高效化。四是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在全省率先制作《“教科书式”执法示范片》及工作指引,工作成效获得省政府办公厅2024年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激励,被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组织并且开展涉企执法检查计划备案,有效推动部门联合执法,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将每月上旬确定为“企业生产宁静日”,督导执法部门非因特殊紧急事项不在宁静日开展执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全面实施柔性执法,执行不予处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五张清单”,今年以来全州免予处罚、不予处罚执法案件超过31900件,不断营造黔南包容审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基层治理法治化为抓手,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加强府院联动,行政争议有效化解。召开全州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推进会和2次府院联动会议,推动州、县两级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实体化运行,构建实施全调解链机制,2024年共办结行政争议案件1519件,成功化解425件。进一步健全行政应诉机制,推行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首案出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正职出庭应诉126件,12个县(市)政府“一把手”出庭应诉又出声,败诉率4.9%,败诉率连续3年降低,且低于全省中等水准。积极开展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活动,制定实施《黔南州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方案》,出台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制度,推行“院坝听证”,有效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2024年全州行政复议收案1381件,比未经行政复议的一审行政诉讼立案数多655件,提级审查重大案件45件,山林土地确权案件听证率达100%,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12.89%,实现应纠尽纠。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全州2024年已发出司法建议137件、检察建议268件,各级政府部门主动作为、依法履职,按时反馈率均达100%。二是加强部门联动,诉源治理提质增效。压实各级政府诉源治理工作责任,一体化推进部门强化行政管理。加强婚恋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消费者维权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建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组织,推动矛盾纠纷排查率、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经费保障率实现“3个100%”,“三调三率”工作得到实质性提升。全州村(社区)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1270名,配备率86.2%,较同期增幅58.4%。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大幅度的增加,发放专职人民调解员薪酬3486.98万元,增加1903.77万元,增长120.2%;发放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案件补贴902.02万元,增加416.84万元,增长85.9%。全年调解44515件,同比增长19.74%,调成42875件,同比增长37.4%。2024年,黔南州人民群众安全感99.31%、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98.82%,均排全省第一位。三是创新普法方式,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深入推动“八五”普法,压实普法责任,打造“‘黔’来普法,‘南’边有料”普法品牌,编制、发布普法短剧系列短视频198个,开展普法微课堂24期。组织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推广黔南网上宪法馆,推出全省首家民法典VR展示馆。推进分类普法,在全省率先出台《黔南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履职情况报告和评议实施办法(试行)》,制定《黔南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和法规清单制度》;编制《法律进校园活动清单》,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充分的发挥校园安全法治教育指导监督作用,逐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建设,州县两级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863名;面向城镇和乡村居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面向企业组织律师服务团“万所联万会进万企”等专项法律服务。四是不断健全机制,基层依法治理全面深化。健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推动全州12个县级综治中心,109个镇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1473个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福泉、独山、荔波、龙里等县(市)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制度》,全州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40件,全部经过合法性审核。各县(市)积极组织各村开展人民调解员、民法典进社区、法律明白人等相关培训共计871次。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考核为抓手,组织并且开展集中整治,确保工作事事有部署、件件有落实,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新发展。一是推进法治督察压实责任。围绕州委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和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印发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工作办法,实施法治督察员工作办法和遴选方案,全省首个完成市(州)法治督察人才库建设,从“两代表一委员”、高校法学教授、法官、检察官、公职律师、行政执法人员、新闻记者、专职律师中选聘法治督察员114名,充分的发挥法治督察员“探照灯”“宣传队”作用,推进法治建设提质增效。制定实施《黔南州2024年法治督察实施方案》,组建4个督察组深入4个县、8个州级部门实地督察,推动州委、州政府法治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按程序向州纪委州监委机关移送法治工作问题线个,相关涉案人员已全部问责处理,发挥问责一人、警示一片的作用。二是推进执法监督提升质效。落实省考核办将行政执法负面清单纳入党建成效考核要求,将行政执法质量纳入州对县、州对部门党建成效(法治黔南)考核指标。严格落实《黔南州深入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十二条措施》,出台《黔南州行政执法质量评议考核办法》等行政执法“5+1”制度体系,修订评议考核评分标准,通过考核指挥棒压实严格执法、提升执法质效责任,系统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并且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在指导各级执法部门全面自查基础上,重点对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消防等领域共15个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抽查评查案件1010件,发现共性问题8个,提出整改意见4条,向12个县(市)和11家州级部门发送行政执法监督整改通知书,督促各级各部门完成整改。
2024年,黔南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也还存在法治建设力量薄弱、法治人才紧缺等问题,也面临着人民群众的法治期盼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法治建设获得感从浅表型需求向深层次需求转变,监督政府是否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从单一型、偶然性向多元化、全天候转变,法治领域风险由隐性逐步向显性转变等四方面新形势,仍需继续努力争取新的突破。
下一步,黔南州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把政府全面依法行政作为主要目标,紧盯不放、持续用力,努力实现“四个全方面提升”。一是全方面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坚持以习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持续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尊法、守法、学法、用法,逐步的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二是全方面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动依法行政制度日益健全、行政执法机制逐步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度的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明显地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实现全方位提升。三是全方面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健全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推动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服务全州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法治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四是全方面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可以感觉到公平正义,推动全州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